三产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要通过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延伸农业产业链,进而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融合。如海南石山小镇,在保留乡土民情的条件下,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为当地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以及推介乡村旅游产业。因此三产融合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发展,让农村更加美丽,农民生活更加富足。
一、乡村旅游与第一产业的融合
做休闲农业就是为了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就是为了实现农业、农村、农民价值的再创造。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价值的再创造,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有的人来到农村放松、休闲,是为了寻找他内心认定的那种乡村、乡味。在发展休闲农业的时候要保留农村的符号,不能一味地追求现代化,要在保留农村符号的同时,融入现代化的元素,这样人们不仅可以找到内心认定的乡村、乡味,还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回头客。
可以让市民亲身走进农村,贴近农民,乃至亲自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去。一方面向农民直接传达自己的关切,另一方面也是最好的监督,形成最佳的信任关系。绿色农业不仅只是为了我们胃的需求,还要照顾我们的肺、眼、脑的需求。而且现在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让城里人有更大的兴趣去走进农村、贴近农民。
二、乡村旅游与第二产业融合
做休闲农业还要与第二产业进行融合,第二产业就是农产品的深加工,还有就是旧房子的改造。
现在农村有很多的传统手工业,我们可以把它为我所用。比如,特色民俗产品、油画、竹筐等等,这些手艺可以教游客做,也可以做好卖给游客。比如,做采摘农庄的,可以给游客发自己编好的竹筐,这样游客拿着也有感觉,能更好的提高游客的参与感。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还带动当地农民的就业,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
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人心和乡村旅游本身所蕴含的生态诉求,生态建筑、新能源建筑在休闲农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很多企业家遍地找破落的村庄,租房子,然后进行改造,外部形态不变,只进行内部改造,改造成乡村酒店,营造度假的轻松氛围。进行建筑改造,要抓住城市人来农村的心理需求,既要保存乡土特色,又要具备现代化设施与功能的建筑。
有相当多的市民愿意为更加舒适的休闲度假环境支付更多的费用。传统的农家院应在满足游客最基本的安全、卫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升硬件设施等方面多下工夫。
三、乡村旅游与第三产业融合
90年代,人们看演唱会挥舞的是双手;现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再看到明星,挥舞的是手机。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游客来到园区消费也要传播,游客游玩拍完照片肯定是要发到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分享给其他人看,而经营者只需要花几百元钱开通WiFi就行,这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宣传,而且是免费的。
农村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以及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农业产业文化。这些丰富的“原材料”必须经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加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例如北京兴农天力大地艺术季,将艺术思维植入400亩的油菜花海,融合北斗七星天象、天眼、天尊以及雕塑、稻草艺术装饰等,让人在畅游花海感受浪漫意境的同时,也加入了青春艺术的气息。
在城市资本大量涌入的情况下保障农民的利益,必须要依靠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的健全与发展,促使农民联合起来,促进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度。从实践上讲,主要就是建设和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