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大江南北。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成为了广大人民安放乡愁的载体。
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还原了农业的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产业反哺之美,在此基础上,田园综合体开启了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文旅开发新模式。
开启农业变现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实现了田园的三次变现,第一次变现是依托自然之力和科技之力实现田园农产品变现;第二次变现是依托自然之力和创意之力实现田园文化产品和田园旅游产品变现,这一次变现不仅赚了钱,还形成了一个田园社群;第三次变现是依托田园社群建立起来的延伸产业变现。
案例:东方园林无锡阳山田园东方项目,是我国落地实践的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这里是以“美丽乡村”为背景,以“田园生活”为核心,以“生态农业”为引领,形成了“一心、三区、四园”的功能布局形态。田园小镇和田园主题乐园主要是实现了第一次变现和第二次变现,养生休闲和文化博览则实现了第二次变现和第三次变现。
开启产业集群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出现,能够让农业获得价值延伸,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能够降低农村产业的风险。还能够形成农村的乡绅阶层。新乡绅阶层具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能力,为农村转型提供智力支持。而且田园综合体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来说,田园综合体树立了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
案例: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田园鲁家”田园综合体为例,该项目通过建设,构筑成“1+3”的格局,核心功能板块划分为“一廊三区”,最终形成“一带为核、一环贯通、三点辐射、四村共赢”的局面。在业态布局上坚持多元化理念,农业产业主要包括种植白茶、种植铁皮石斛、饲养野猪和野山羊等,同时引进资本,打造“花海世界”、“百亩竹园”等景观。建设完毕后又引进专业旅游公司来负责经营,做到了农旅结合、文旅结合,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开启乡贤文化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寄托着城里人的乡土田园梦,却也寄托着乡村人的城市化梦想,一群人想要回归田园,另一群人却想要赚更多钱走向城市。在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面临着文化重塑的过程,任何一个田园综合体的开发商,所面对的风景是田园风景,但是所面对的当地居民,可能会成为失去了乡民本身的淳朴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在重塑后变成“既非乡下也非城市”的“中间人”如何让这些“中间人”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及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因此,基于田园综合体,要生成一种全新的乡贤文化形态。
案例:以成都市都江堰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为例,该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坚持把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不能让农民增收的项目就坚决不做。在玫瑰花溪谷项目中,坚持把农民都招聘为员工,并且公司为农民的收入进行保底。这些做法都确保了原著居民与开发者之间的和谐相处,同时也为进一步的文化认同打下了基础。
开启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建设进入成熟阶段后,将会形成一个田园综合体的巨大经济网、地理网和文化网。将每一个田园综合体联系起来,就是一个区域性的田园综合体集群,并会与城市群相连接。区域田园综合体和区域城市群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产业集群模式和文化集群模式,同时二者也形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当然,虽然田园综合体形成了新的发展模式,但是,在做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时候,还要具体进行小模式的创新,不能照搬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定位。在田园综合体建成之后,还要根据运营情况进行不断创新,才能让田园综合体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量。